视神经萎缩不是一个疾病的名称,而是指任何疾病引起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和其轴突发生病变,致使视神经全部变细的一种形成学改变,为病理学通用的名词,一般发生于视网膜至外侧膝状体之间的神经节细胞轴突变性。视神经萎缩是视神经病损的最终结果。表现为视神经纤维的变性和消失,传导功能障碍,出现视野变化,视力减退并丧失。
一般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针灸主要治疗原发性和炎症引起的继发性视神经萎缩。视神经萎缩在中医上称“青盲”。视神经萎缩多由视瞻昏渺、高风内障等瞳神疾病日久失治演变而成。以眼外观端好,而眼神呆滞,视力逐渐下降,终致失明为主要表现的内障类疾病。
(资料图片)
视神经萎缩病因及危险因素临床上根据其发病情况将其分为下述二大类:
1、原发性视神经萎缩:某些颅内占位性病变或视神经损伤者为原发性或单纯性视神经萎缩。
2、继发性视神经萎缩:其中包括炎性、变性或遗传性三类。主要包括视乳头炎或视网膜炎后的上行性萎缩。球后病变的下行性萎缩,视网膜色素变性,缺氧性视乳头水肿,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等变性萎缩,以及遗传性视神经萎缩。
视神经萎缩症状表现:症状主要是视力减退,严重者可完全失明,视野缩小或有中心暗点,并有色觉障碍。原发性视神经萎缩,视乳头呈苍白色,其境界和筛板的小孔清晰,视网膜血管变细,毛细血管消失。继发性视神经萎缩,视乳头呈灰白色、蜡黄色或淡红色,境界模糊,生理凹陷消失,筛板孔不清晰,视网膜血管变细,有时动脉伴有白鞘。
视神经萎缩中医病因:
一、肝邪:多因情志不遂,恼怒伤肝,肝气郁结,疏泄失职,气机不畅,血随气郁,或因其他原因引起气机升发,疏泄功能失度,也可造成肝气郁结,目络阻滞,津液不行,不能濡养于目而发病。
二、肾虚:或因先天禀赋不足,或因高热伤阴,或因久病劳倦,致肾阴亏虚,精血不足,水不涵木,虚火上炎,伤津耗液,精血不能上荣于目而致青盲。
三、气血亏虚:多因先天禀赋不足,或饮食不节,劳累过度,脾胄虚弱,气血生化乏源,运行无力。气虚则目视不明,血虚则目失所养,均可导致青盲。
四、气滞血瘀:或因头部外伤,目系受损,或情志不舒,郁结时久,或由于久病入络,致瘀血阻滞脉络,精气不能上达于目所致。
视神经萎缩治疗:具体依据辨证论治,多结合病机施治。其中,原发性视神经萎缩者往往病因不明,但常与脏腑经络失调有关,通过调理,部分病人的视功能很快得到恢复。总的看来,不管是哪种原因引起的视神经萎缩,其根本都在于脾肾阳虚,精微不化,肝肾两亏及精血虚少。所以,对于视神经萎缩的治疗,最好的办法就是重新让患者气血充盛,润养神经,使死亡之神经纤维得以再生,濒临死亡之神经节细胞得以苏醒。在具体用药方面,先用益气药使气血充盛,润养经络。
本草明目汤通过从整体调节身体内部脏腑气血功能,改善眼底缺血状态。调节五脏,五脏中又以肝、肾、脾三脏为重点,补益与疏解相结合,中气健旺则气血充盈,升降有序,有针对性的分为三个阶段来治疗。
第一阶段,调整身体阴阳平衡,疏通经络。
第二阶段,温阳明目,宁神利窍,营养视神经、视网膜,使其扩大视野范围。
第三阶段,补脾益气,调理肝肾,使郁结的肝气疏泄出体内,温煦脏腑,从而提升视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