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微动态丨大屏营销背后的数据建设,难题不少!
晴天 2023-05-09 12:07:00

在智能大屏发展中,数据研究是一个关键命题。尤其是对如今的广告业务而言,在广告主预算减少、效果广告越发受关注的背景下,进一步凸显了数据的重要性。

目前无论是电视大屏厂商,还是服务商、应用方等等都在强调广告的精准投放、品效合一,但实际上其背后需要的数据技术研究仍面临诸多挑战,对效果广告发展产生影响。


(资料图片)

数据TA研究

与移动端相比,电视大屏一个很重要的特征是:家庭环境内共享收视。《2023年中国家庭大屏白皮书》显示,智能电视平均多人观看场景占比74.1%,3个人以上一起观看的使用场景为 58.4%。

全家聚在一起的家庭时刻,容易增强品牌在家庭层面的信任感,最终影响其消费和转化,但同时这也意味着电视大屏收视行为的背后通常是多人收视场景,为精准受众分析、TA研究带来复杂性。

目前一些运营商通过打标签的方式判断终端背后的收视人群,但由此得到的数据往往做到的是“千机千面”,而非“千人千面”。此外观众不断变化的收视行为将导致标签的叠加,造成标签数据缺乏稳定性。

另外在电视大屏端,一个比较主流的传统研究方式是样本模型研究然后推及。简单来讲就是选取一定数量的家庭(这些家庭构成符合目前的地区家庭构成的比例),了解其家庭结构和收视习惯,然后以这一模型来判定屏前人的收视表现。但这背后的本质是借助人工调查数据去支持算法,触达效率和效果自然不够准确。

行业一线数据研究人员对流媒体网表示,样本模型研究方法能用较低的成本获得TA数据研究,但显然也有着明确的局限性,这并不是一个动态的观察方法,不能完全真实反应屏前人的数量。

后链路数据

数据研究链路很长,包括数据采集、清洗、分析以及反馈等等。而对于电视大屏而言,除了分析环节TA研究的复杂,在数据效果反馈层面也面临很高的壁垒。

具体来看,在广告投放方面,用户在电视大屏被种草后,往往需要自行跳转其他渠道购买,从广告呈现到产生购买这一过程是割裂的,导致电视大屏无法直接就后续用户行为展开数据分析研究,也就是经常被提到的缺失后链路分析,导致很难进行营销归因和效果评估。

而即便目前OTT内容与电商可以接轨,但背后大部分情况下也会涉及到横跨多个渠道、平台及设备。这就需要借助一定的ID连通或是一定维度来计算或拟合,最终完成效果分析。

数据割裂

电视大屏有不同的运营主体,从OTT业务来看,有电视厂商、内容服务商、应用方等等,并且不同产业链环节中还有很多企业,这就导致数据掌握在不同企业手中,此外,电视大屏还存在不同信源,导致数据的进一步割裂。

更进一步看,如今媒介形态越发多样,用户接触媒介的时间也愈发碎片化,进而导致数据的粉尘化,目前各个互联网平台依赖自身的数据产品,而各生态的数据产品就造成了“围墙花园”,数据间的链接中断,加深数据孤岛化趋势。

对于数据的分散、割裂问题,将导致消费者标签不全面,消费者决策路径不完整,将直接影响广告投放和效果,导致不同平台的商品数据无法流转和查询,影响监测方和广告主合理归因、跨屏控制投放频次以及衡量项目的ROI。勾正科技CCO阎诚江向流媒体网表示,数据的孤岛化趋势,测量评估不同源,使得无法有效的统筹一个综合广告投入的效果,只能单点局部优化某一类媒体的投资效益。阎诚江以更直观的表述讲道,同样一部电视剧,在直播卫视频道的表现是1.2%的收视率,在点播平台的大屏端覆盖了2000万家庭,请问哪个平台的表现更好一些。当然,其中还牵涉到城市分布,收视时长,频次及观众构成等众多参数。

在这一问题下,同源研究是一个重要的,甚至是最重要的概念,需要对同一样本组在不同媒介上的使用行为进行测量得到数据。

数据安全